半岛体育app下载官方网站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半岛体育app下载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 冯燕霞:用指尖技艺 编织生命华章_手工_绒线_文化

冯燕霞:用指尖技艺 编织生命华章_手工_绒线_文化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21:11    点击次数:177

在青神县高台镇,有一位用钩针书写人生的女性。她面临肢体四级残疾,却以超乎常人的坚韧,让绒线在指尖绽放出文化的光芒;她也是非遗技艺的传承者,将三苏文化织进作品,让青神手工艺术走向世界;她更是数千名残疾、留守妇女的 “引路人”,十余年免费传授技艺,用针线为她们编织出居家就业的希望。

她就是冯燕霞——眉山市三八红旗手、“四川好人”、全国“五好家庭”获得者,一位在钩针与爱心交织中,诠释“自强不息、厚德载物”的平凡而伟大的女性。

冯燕霞在自己的编织坊钩织绒线作品。

指尖生花:让三苏文化在绒线中绽放

展开剩余81%

“我最喜欢苏轼的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,想通过手工编织把它展示出来。” 作为土生土长的眉山人,冯燕霞对三苏文化的热爱,早已融入血脉。从小受母亲影响痴迷手工编织的她,不仅精通绒线钩织、废物改造,更潜心将书画技艺与编织融合,让传统元素在指尖 “活” 起来。

为了将《念奴娇・赤壁怀古》织进衣物,她反复试验:前短后长的中式开衫设计,搭配手工缝制的盘扣,刺绣上苏东坡头像与诗词,里衬选用透气的复古亚麻布——这件凝聚心血的作品,不再是普通衣物,而是承载文化记忆的艺术品。多年来,她在 “尝试-失败-再尝试” 中打磨技艺,用绒线钩织出 “昆曲娃娃”“齐天大圣”“芈月” 等栩栩如生的人物,被网友亲切称为 “手工编织达人”。

冯燕霞手把手教学员学习编织技艺。

其中,《苏母教子》是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这件融入三苏家风元素的编织品,既保留了传统手工的细腻,又传递出 “读书正业、孝慈仁爱、非义不取、为政清廉” 的东坡精神,先后在眉山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、四川省 “三苏家风家教展演” 中斩获佳绩,成为展示三苏文化的 “活名片”。

而她的技艺,早已跨越地域界限。英国的订单里,憨态可掬的《虎哥晒屁股》传递着中式幽默;比利时市场上,熊猫主题编织包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 “可爱大使”。2024年成都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,李子柒两次驻足她的展位,捧起非遗熊猫包连声赞叹,这一幕被媒体记录,让青神手工技艺获得国际关注。今年,通过云端直播,她的七夕绒线玫瑰花戒指编织课走进美国青少年课堂;女儿在国外社区免费教授外国友人钩织熊猫玩偶——一根钩针,成了连接中国乡村与世界的文化纽带。

针线传情:用技艺为困境者点亮希望

“我也是残疾人,太懂他们想靠自己站起来的心情。” 冯燕霞的公益之路,始于对同类处境的深切共情。2011年起,她便免费向残疾、留守妇女传授编织技艺,帮她们实现居家灵活就业。即便2018年被诊断出乳腺癌,术后恢复期的她仍未停下脚步,“只要能拿起钩针,我就想多教一个人。”

在青神县,彝族妇女阿支布哈的故事令人动容。腿部残疾的她靠务农抚养两名幼童,生活拮据。冯燕霞得知后,不仅免费提供材料,还手把手教她钩织萤火虫布包。“织完就卖了几百块,家里能添点肉了。” 原本沉默寡言的阿支布哈,如今脸上笑容常驻,人也越发开朗。这样的改变,在冯燕霞的学员中并不少见:自闭症孤儿在她的耐心指导下,从封闭走向互动,靠编织重拾生活自信;残疾人家属,通过学习编织完成订单,为家庭增加稳定收入。

青神县冯燕霞编织坊扩展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。

为了让更多人掌握技艺,她的足迹遍布各地。2021年,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,她开展5期残疾人手工编织培训,覆盖50名残疾人及家属;2023年携手青神县烟草专卖局发起公益培训,针对性解决学员技术难题;2024年至今,她奔赴凉山、阿坝、甘孜、雅安、巴中、西安等地,累计带动2000余名妇女和残疾人居家接单就业。

在雅安授课时,她一天往返两县,中午顾不上休息,对着40名连钩针都不会拿的初学者,手把手示范、口干舌燥地讲解。汉源县残疾人王剑琼想靠编织开网店,冯燕霞不仅教技术,还帮她设计汉源樱桃、花椒等地域特色产品,远程解答问题、发送图解。“只要她们愿意学,我苦点累点都值。” 这份真诚,让针线成了传递温暖的纽带。

初心如磐:以坚守编织共同富裕的蓝图

“我就是个普通农村妇女,能让大家靠手艺过上好日子,比啥都强。”14 年坚守,冯燕霞创办了青神县冯燕霞编织坊,编织队伍不断壮大,不少学员已成长为新的 “老师”。高台镇麻柳社区的小丽曾是贫困户,跟着冯燕霞学习后,如今也能走出家门授课,“学员喊我‘老师’时,那种自豪是啥都换不来的”。

冯燕霞的影响力,早已超越技艺本身。2022年,她带领编织坊的姐妹们登上央视《向幸福出发》,向全国观众展示手工之美;同年,她们参与制作北京冬奥会、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的月桂叶片,让 “青神手工” 在世界舞台亮相。2025年,她的编织坊扩展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,开发出融合彝绣、绒线、布艺的文创产品,让传统手艺在新土壤里焕发活力。

如今,作为 “四川省残疾人非遗导师”,冯燕霞仍在编织更广阔的蓝图:录制教学视频覆盖更多学员,推动 “非遗+电商” 助学员增收,带领团队挖掘各地文化元素创新产品。“只要钩针还能拿,我就会一直教下去。” 她说,自己最大的心愿,是让更多人靠手艺实现价值,让传统技艺在助力共同富裕的路上,绽放持久光芒。

2024年成都全球熊猫伙伴大会上,李子柒两次驻足冯燕霞的展位。

一根钩针,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;一颗爱心,编织着困境者的希望。冯燕霞用残疾的肢体,书写了自强不息的人生;用数十年的坚守,证明了 “平凡人也能创造不平凡”。这根穿梭于指尖的绒线,终将织就更绚丽的未来——既有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,也有千万家庭奔向幸福的图景。

发布于:北京市

首页| 半岛体育app下载官方网站介绍 | 产品展示 | 新闻动态 |

Powered by 半岛体育app下载官方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